2014.0128
【痤瘡】血瘀論治痤瘡顯效醫案 - 祥寧祥同中醫團隊
一、前言
痤瘡俗稱“粉刺”、“暗瘡”、“青春痘”; 中醫稱為“粉刺”、“痤”等。為青春期常見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發炎之皮膚疾病。主要以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多種類型的皮疹為特徵。好發於顏面、前胸、後背等處,多發於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病灶初起為針頭大小的毛囊性丘疹、黑頭粉刺,或為白頭粉刺(亦稱閉鎖性粉刺),為約針頭大之皮色丘疹,毛囊口不明顯或較狹窄,不易擠出脂栓,自行擠捏較易引起毛囊周圍發炎。繼而出現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損傷,囊腫化膿,形成膿腫,破潰後常形成竇道或瘢痕。部分患者癒後留下色素沉著、萎縮瘢痕、或組織增生,嚴重影響患者的容貌和心理健康。本病在青少年中發病率高達80%。臨床觀察發現,青春期與青中年期成為發病的兩個好發年齡層。
《外科正宗·肺風粉刺酒齇鼻》論述:“肺風、粉刺、酒糟鼻三名同種,粉刺屬肺,齇鼻屬脾,總皆血熱鬱滯不散,所謂有諸內,形諸外。” 。《外科啟玄》:“婦女面生窼瘺作癢,名曰粉花瘡,乃肺受風熱或絞面感風,致生粉刺,蓋受濕熱也”。故古代醫家認為肺胃熱盛、血熱、風熱是痤瘡的主要病因病機。近年來,各方在痤瘡病因病機方面的論著較多,除“肺熱、風熱、血熱”上有所補充,還提出了肝、腎、脾、以及沖任失調、血瘀等新的思維理論。
從經絡辨證的觀點分析,肝經有分支循行至面頰、口周、前額,肝上注於肺,二者相通,故痤瘡之發生及發展與肝密切相關;另則中醫素有“肝腎同源”之說,肝腎陰陽,息息相通,相互制約,協調平衡。因此有醫家認為,痤瘡的內在病因以腎陰不足為主;《女科撮要》曰: “十二經脈,三百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注於面”。因此臨床兩乳脹痛,痤瘡於經期加重,行經後減輕,煩躁易怒的痤瘡患者,其病因多與肝經鬱熱、沖任失調有關。
肺胃熱盛、腠理鬱閉是痤瘡的主要病機,但任何階段類型的痤瘡都存在不同程度之血瘀,因此在診治過程中,行氣活血則為其中關鍵。
二、案例
吳先生,74/10/09 生,年27歲。101/09/25日初診,從事設計工作,生活作息不規律,近三月餘面部痤瘡多發,多現於雙頰近下頜骨處及額頭,暗瘡腫痛,結節狀,瘡色暗紫,曾就診皮膚科,接受過內服藥物及外用藥膏治療,但自述療效不佳。
三、診療過程及追蹤報告
101年09月25日初診:
診察:面部痤瘡多發,多現於雙頰近下頜骨處及額頭,暗瘡腫痛,觸之稍硬,結節狀顯著,瘡色暗紫,無明顯膿頭,瘢痕多處。腹脹痛反覆,便軟黏。舌暗紅苔黃少津,脈弦澀。
西醫病名:痤瘡、結節性痤瘡
中醫病名:痤
病因病機:肝鬱肺熱,氣滯血瘀
診斷治則: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處方:荊芥連翹湯4 g 柴胡疏肝湯3 g 夏枯草2 g 丹參1 g 三稜1 g 莪朮1 g TID*7日
101年10月05日二診:
暗瘡腫痛減,結節狀痤瘡觸之已軟化。排便量少解便不暢感。舌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數,關濡。
處方:清上防風湯 4 g 當歸拈痛湯 2 g 夏枯草2 g 丹參1 g 三稜1 g 莪朮1 g 大黃 0.4g 芒硝 0.2 g TID*7日
101年10月26日三診:
因工作繁忙,雖無法定期回診,但痤瘡已無新發,結節狀痤瘡已無。然近日工作量增,熬夜且飲食不規律,口苦口乾熱口氣重,目前瘡色暗紅,瘢痕仍多佈,疤痕暗紫。舌紅芒刺苔黃少津,脈弦數。
處方:清上防風湯 4 g 柴胡清肝湯2.5 g 大黃牡丹皮湯 1.5 g 夏枯草2 g 丹參1 g TID*7日
追蹤報告:患者目前痤瘡病情獲得穩定控制,但因其工作特性,生活作息不易規律穩定,故仍建議穩定回診以鞏固療效。
四、診治思維
本例初診以肺熱肝鬱為其病因,腠理鬱閉及血瘀氣滯為其病機。因此主方以荊芥連翹湯疏風清熱、消腫止痛;柴胡疏肝湯疏肝理氣、和血行氣。單方加減三稜莪朮以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丹參則如《日華子本草》所言:「排膿止痛,生肌長肉…,惡瘡疥癬,瘦贅腫毒,丹毒。」,以之涼血消癰。夏枯草於《藥性解》敘述:「味苦辛,性寒,無毒,入肝經。主瘰癧癭瘤……,散血破徵,生肌解毒。」故以之清肝火,散鬱結
二診則肝鬱減,但肺胃熱盛顯且夾濕夾瘀,故方以清上防風湯為主方疏散上焦頭面風熱,參酌當歸拈痛湯以清熱利濕,及清瀉肺熱之大黃芒硝;並如前診酌加活血化淤疏肝理氣之劑。
三診則因工作壓力顯著增加,暗瘡未現新作,且舊病灶結節已完全消失僅餘瘢痕;但因熱盛,故就診時面色暗紅,瘢痕暗紫色,顯為肝鬱血熱在裡,故口乾苦便秘為其表徵,故續用前診之清上防風湯清泄風熱,並合柴胡清肝湯瀉肝膽三焦之實熱及大黃牡丹皮湯瀉血熱破瘀結。
痤瘡俗稱“粉刺”、“暗瘡”、“青春痘”; 中醫稱為“粉刺”、“痤”等。為青春期常見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發炎之皮膚疾病。主要以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多種類型的皮疹為特徵。好發於顏面、前胸、後背等處,多發於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病灶初起為針頭大小的毛囊性丘疹、黑頭粉刺,或為白頭粉刺(亦稱閉鎖性粉刺),為約針頭大之皮色丘疹,毛囊口不明顯或較狹窄,不易擠出脂栓,自行擠捏較易引起毛囊周圍發炎。繼而出現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損傷,囊腫化膿,形成膿腫,破潰後常形成竇道或瘢痕。部分患者癒後留下色素沉著、萎縮瘢痕、或組織增生,嚴重影響患者的容貌和心理健康。本病在青少年中發病率高達80%。臨床觀察發現,青春期與青中年期成為發病的兩個好發年齡層。
《外科正宗·肺風粉刺酒齇鼻》論述:“肺風、粉刺、酒糟鼻三名同種,粉刺屬肺,齇鼻屬脾,總皆血熱鬱滯不散,所謂有諸內,形諸外。” 。《外科啟玄》:“婦女面生窼瘺作癢,名曰粉花瘡,乃肺受風熱或絞面感風,致生粉刺,蓋受濕熱也”。故古代醫家認為肺胃熱盛、血熱、風熱是痤瘡的主要病因病機。近年來,各方在痤瘡病因病機方面的論著較多,除“肺熱、風熱、血熱”上有所補充,還提出了肝、腎、脾、以及沖任失調、血瘀等新的思維理論。
從經絡辨證的觀點分析,肝經有分支循行至面頰、口周、前額,肝上注於肺,二者相通,故痤瘡之發生及發展與肝密切相關;另則中醫素有“肝腎同源”之說,肝腎陰陽,息息相通,相互制約,協調平衡。因此有醫家認為,痤瘡的內在病因以腎陰不足為主;《女科撮要》曰: “十二經脈,三百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注於面”。因此臨床兩乳脹痛,痤瘡於經期加重,行經後減輕,煩躁易怒的痤瘡患者,其病因多與肝經鬱熱、沖任失調有關。
肺胃熱盛、腠理鬱閉是痤瘡的主要病機,但任何階段類型的痤瘡都存在不同程度之血瘀,因此在診治過程中,行氣活血則為其中關鍵。
二、案例
吳先生,74/10/09 生,年27歲。101/09/25日初診,從事設計工作,生活作息不規律,近三月餘面部痤瘡多發,多現於雙頰近下頜骨處及額頭,暗瘡腫痛,結節狀,瘡色暗紫,曾就診皮膚科,接受過內服藥物及外用藥膏治療,但自述療效不佳。
三、診療過程及追蹤報告
101年09月25日初診:
診察:面部痤瘡多發,多現於雙頰近下頜骨處及額頭,暗瘡腫痛,觸之稍硬,結節狀顯著,瘡色暗紫,無明顯膿頭,瘢痕多處。腹脹痛反覆,便軟黏。舌暗紅苔黃少津,脈弦澀。
西醫病名:痤瘡、結節性痤瘡
中醫病名:痤
病因病機:肝鬱肺熱,氣滯血瘀
診斷治則: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處方:荊芥連翹湯4 g 柴胡疏肝湯3 g 夏枯草2 g 丹參1 g 三稜1 g 莪朮1 g TID*7日
101年10月05日二診:
暗瘡腫痛減,結節狀痤瘡觸之已軟化。排便量少解便不暢感。舌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數,關濡。
處方:清上防風湯 4 g 當歸拈痛湯 2 g 夏枯草2 g 丹參1 g 三稜1 g 莪朮1 g 大黃 0.4g 芒硝 0.2 g TID*7日
101年10月26日三診:
因工作繁忙,雖無法定期回診,但痤瘡已無新發,結節狀痤瘡已無。然近日工作量增,熬夜且飲食不規律,口苦口乾熱口氣重,目前瘡色暗紅,瘢痕仍多佈,疤痕暗紫。舌紅芒刺苔黃少津,脈弦數。
處方:清上防風湯 4 g 柴胡清肝湯2.5 g 大黃牡丹皮湯 1.5 g 夏枯草2 g 丹參1 g TID*7日
追蹤報告:患者目前痤瘡病情獲得穩定控制,但因其工作特性,生活作息不易規律穩定,故仍建議穩定回診以鞏固療效。
四、診治思維
本例初診以肺熱肝鬱為其病因,腠理鬱閉及血瘀氣滯為其病機。因此主方以荊芥連翹湯疏風清熱、消腫止痛;柴胡疏肝湯疏肝理氣、和血行氣。單方加減三稜莪朮以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丹參則如《日華子本草》所言:「排膿止痛,生肌長肉…,惡瘡疥癬,瘦贅腫毒,丹毒。」,以之涼血消癰。夏枯草於《藥性解》敘述:「味苦辛,性寒,無毒,入肝經。主瘰癧癭瘤……,散血破徵,生肌解毒。」故以之清肝火,散鬱結
二診則肝鬱減,但肺胃熱盛顯且夾濕夾瘀,故方以清上防風湯為主方疏散上焦頭面風熱,參酌當歸拈痛湯以清熱利濕,及清瀉肺熱之大黃芒硝;並如前診酌加活血化淤疏肝理氣之劑。
三診則因工作壓力顯著增加,暗瘡未現新作,且舊病灶結節已完全消失僅餘瘢痕;但因熱盛,故就診時面色暗紅,瘢痕暗紫色,顯為肝鬱血熱在裡,故口乾苦便秘為其表徵,故續用前診之清上防風湯清泄風熱,並合柴胡清肝湯瀉肝膽三焦之實熱及大黃牡丹皮湯瀉血熱破瘀結。
其他相關案例
-
眼皮狂跳,怎麼辦? - 祥寧祥同中醫團隊 Posted 2022-12-16
-
中醫談「小兒發展遲緩」 - 祥寧祥同中醫團隊 Posted 2021-12-16
-
乳房二次發育黃金期~ 產後豐胸! - 祥寧祥同中醫團隊 Posted 2021-12-14
人工預約掛號
- 通化祥寧 - 通化分院
02-2700-6777 - 祥同 - 竹林分院
02-8921-3311 - 祥寧 - 中興分院
02-2926-6869
掛號時間
通化祥寧 - 通化分院
平日 8:50 - 21:30、週六 8:50 - 17:00
台北市大安區通化街26-5號
祥同 - 竹林分院
平日 13:20 - 21:30、週六 8:50 - 17:00
新北市永和區竹林路150號
祥寧 - 中興分院
平日 8:50 - 21:30、週六 8:50 - 17:00
新北市永和區中興街10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