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項目與分享
Service and share婦科
2014/06/06
了解巧克力囊腫原因、症狀與治療方式
▶ 何謂巧克力囊腫?
▶ 巧克力囊腫的治療方式

巧克力囊腫是女性常見的卵巢囊腫,好發於生育年齡的女性。其形成原因是子宮內膜組織異位到卵巢內,並隨著每個月的月經週期出血,但因無法排出體外,血液長時間累積在卵巢中,逐漸形成囊腫。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巧克力囊腫的成因、症狀與治療方式。
1. 巧克力囊腫是什麼?
卵巢巧克力囊腫,又稱「卵巢內膜異位囊腫」,它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病變。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內,受女性激素的影響,每月脫落一次,形成眾所皆知的「月經」。如果子宮內膜的碎片,隨經血逆流經輸卵管進入盆腔,種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形成「異位囊腫」,這種異位的子宮內膜仍受卵巢性激素的週期性影響,卵巢內的異位內膜也會發生「月經」樣出血,經血無法排出體外,儲留在卵巢內。月複一月,年復一年,儲留於卵巢內的經血越積越多,使卵巢增大,形成內含陳舊性積血的囊包,醫學上稱為「卵巢內膜異位囊腫」,由於囊腫內的血是長期累的陳舊血,外觀呈巧克力糊狀,故又稱為「卵巢巧克力囊腫」。
2. 巧克力囊腫形成的原因?
巧克力囊腫的飲食禁忌如上所述,巧克力囊腫是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所謂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子宮內膜組織轉移到子宮外生長發育所致。最常見的異位部位是卵巢,約占80%,其次為子宮韌帶及覆蓋在子宮、直腸或膀胱表面的盆腔腹膜等。而轉移的途徑,最常見的是來自月經期間,經血經由輸卵管逆流至骨盆腔的器官,故子宮內膜異位症常發生於子宮壁、腹膜、卵巢、輸卵管、腸壁、膀胱壁等。而另外有些特殊的案例,子宮內膜組織可能經由淋巴或血液循環,轉移到較遠處的器官,例如直腸、小腸或肺臟、淋巴結,但並不常見。另外,分娩、多次流產、人工流產等都可能使的子宮內膜種植在宮頸、陰道、盆腔內,或使得子宮內膜組織轉移到手術傷口,而造成手術傷口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還有一些婦科相關手術,如輸卵管通氣或通水,子宮輸卵管碘酒造影,宮頸電燙、冷凍等,都可能使月經期脫落的內膜在此種植,日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3. 巧克力囊腫的高危險族群
巧克力囊腫是女性常見的卵巢囊腫之一,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雖然任何有月經的女性都有機會發生,但有些人屬於高危險族群,更需要特別留意:● 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史
巧克力囊腫本身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若曾經被診斷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未來發生巧克力囊腫的機率會增加。
● 生育年齡女性
巧克力囊腫好發於生育年齡的女性,特別是約20~40歲之間,因為這個時期的女性荷爾蒙分泌旺盛,容易促使囊腫形成。
● 經痛嚴重或經血異常
經痛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巧克力囊腫的常見症狀。若有長期嚴重經痛、經血量多或經期延長,需留意是否與巧克力囊腫有關。
● 家族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史者
研究顯示,若家族中有母親或姐妹曾經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巧克力囊腫,其他女性家人罹患的機率也會相對增加。
巧克力囊腫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若有反覆經痛、經期異常,或有不孕困擾,建議盡早就醫檢查。透過超音波或專業評估,能及早發現與治療,降低對健康和生育的影響。
4. 巧克力囊腫的潛在風險
巧克力囊腫會隨著病程的延長,囊腫內積血不斷增加,囊腫也因此跟著變大。當囊腔內積血過多、壓力過高時,可撐破囊壁薄弱部分,發生囊腫自發性破裂,囊內流出部分積血,壓力降低後,囊壁破口常可自行癒合。經過若干時間後,囊內積血再次增多、壓力再次增大時,又可發生自發性破裂。巧克力囊腫可以在沒有誘因情況下自發破裂,粗暴或劇烈的性生活,尤其是經前期性生活,常見的導致囊腫破裂的重要誘因。而囊腫破裂後流至盆腔內的積血,刺激腹膜,引起劇烈腹痛,並可造成盆腔器官的粘連。由於流至盆腔內的是陳舊積血,並非大量新鮮出血,除腹痛外,通常不會影響生命體徵。話說巧克力囊腫雖然不會危及生命,若是囊壁反覆的破裂、癒合,其發作次數越多,引起的盆腔粘連越重,盆腔粘連引起的腹痛等症狀,更加難以治療。據醫學上統計,子宮內膜異位演變成癌的機率不到1%,雖然比例不高,但確實有致癌的危險性,因此,當子宮內膜異位細胞附著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腫之後,最好不要輕忽,嚴重的話恐導致卵巢癌。所以定期體檢,是預防本病的重要辦法。
5. 巧克力囊腫的症狀
巧克力囊腫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不少女性在初期並不會察覺。但隨著囊腫逐漸變大,可能對身體造成多種不適,甚至影響生育能力。隨著病灶體積增大,可能出現以下臨床表現:- 月經週期不規則
- 經痛明顯加劇:止痛藥效果有限,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
- 慢性骨盆腔疼痛:不僅限於月經期間,可能為持續性悶痛或壓痛。
- 性交疼痛
- 不孕症:巧克力囊腫可能影響卵巢功能、輸卵管通暢度與骨盆腔環境。
- 其他症狀:若囊腫持續增大,可能會壓迫膀胱,導致頻尿、排尿困難症狀,但並非常見。
值得注意的是,巧克力囊腫與子宮內膜異位症關係密切。根據研究統計,約有五成的慢性骨盆腔疼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而女性常見的經痛問題,除了可能是單純因為子宮收縮較強所引起之外,也有可能是巧克力囊腫發出的警訊,千萬不可輕忽。
近年醫學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免疫系統的異常與慢性發炎反應有關,例如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s)等發炎因子在體內活性升高,可能讓病灶持續增生並引發疼痛反應。亦有研究指出,部分患者在月經來潮前,其血液中的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濃度顯著上升,也可能與經痛特別劇烈有關。另外,抽血檢查中更發現CA125腫瘤標記指數亦會有顯著偏高,雖然不是絕對的診斷依據,但能提供醫師作為一項重要的參考資訊。因此,女性朋友們如若經痛難耐,最好請至婦產科做檢查,除了超音波健檢以外,抽血檢驗也頗具參考價值,以期早期診斷是否有巧克力囊腫。
巧克力囊腫的飲食建議
巧克力囊腫與體內慢性發炎與荷爾蒙失衡有關。除了接受醫師建議的治療外,均衡的飲食也有助於緩解症狀、降低發炎反應,對病情控制有正面影響。飲食建議如下:▶ 建議可食
- 高纖蔬果與全穀類:有助於荷爾蒙代謝與腸道健康。
- 富含Omega-3的食物:如鮭魚、亞麻仁籽,有抗發炎作用。
- 植物性蛋白質:像是豆腐、毛豆,有助調節雌激素。
- 抗氧化食物:如莓果、綠茶,有助減少細胞發炎。
- 適量補充維生素D與鐵質:幫助調節免疫與修復貧血。
▶ 禁忌食物
- 辛辣厚味的食物:菸酒、炸物、高糖、速食食品、蔥蒜椒等刺激性食物。
- 寒性食物:食用屬性寒涼的食物,容易使經凝滯,對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利,像是瓜果類、檸檬、鳳梨、白菜、竹筍、茄子、牡蠣等。
- 含有荷爾蒙前驅物食物:靈芝、山藥、豆類、雞睪丸、葡萄籽、蜂王乳、月見草油等食物。
巧克力囊腫常見於育齡女性,可能造成經痛、骨盆腔不適,甚至影響排卵與受孕機會。隨著囊腫的大小與位置不同,對生活與生育的影響程度也有所差異。治療上會根據患者的年齡、症狀嚴重程度以及是否有生育計畫來量身訂作,目標是控制病灶發展、減輕症狀,並維持生育功能與生活品質。以下將說明目前常見的治療選項及其適用情況:
1. 西醫的巧克力囊腫治療方式
可分成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方面,可依病患的狀況和治療目標來決定治療方法。
A. 藥物治療:
對打算懷孕生子的年輕女性朋友且有明顯痛經症狀者,一般採用藥物治療。利用賀爾蒙藥物可以抑制子宮內膜週期性成長,造成一個類似懷孕及停經的生理狀態,使得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內膜萎縮。常用的藥物有黃体素、Danazol、Gestrinone、口服避孕藥、性腺刺激釋放素類似劑。一般而言,要達到完整的治療效果,藥物治療通常要持續4-6個月。在藥物治療期間,通常是不會懷孕,也不適合懷孕。故患者若是考慮懷孕,則可接受手術治療。
1.「療得高」(Danazol)
(1)機轉:可抑制腦下垂體性腺刺激素的分泌、抑制排卵、減緩骨盆腔痛。
(2)副作用:因其本身具有雄性素的藥性及藥物作用後造成的低動情素環境恐導致一些副作用,包括體重增加、積水、疲憊、乳房變小、痤瘡、油性皮膚、長臉毛、萎縮性陰道炎、熱潮紅、肌肉痙攣及情緒不安定,並且會有聲音低,傷害肝細胞等。
(3)禁忌使用者:肝病、高血壓、鬱血性心臟衰竭、腎功能不佳者。
2.「性腺刺激釋放素類似劑」
(1)如果使用口服避孕藥及非類固醇抗發炎劑三個月仍然無效者,便應考慮使用性腺刺激釋放素類似劑治療。
(2)此藥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骨盆腔痛的標準療法,其治療效果與「療得高」相同,只是副作用較小
(3)性腺刺激釋放素會產生雌激素缺乏的狀態,此時,可添加低量的雌激素與黃體素補充,不致於減少治療的效果。
B. 手術治療:
可惜的是巧克力囊腫使用藥物治療,它不能使囊腫消失,也無法改善婦女的生育能力,因此必須採用手術的方式將囊腫整個切除,若囊腫周圍沒有粘連,可使用腹腔鏡進行手術,但對於腫瘤過大,沾黏太嚴重,或發生於泌尿道或胃腸道等部位的患者,則較不適於腹腔鏡手術,可採用傳統的開腹手術。手術目標,務求盡量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可用切除或電燒的方式來處理。對於仍然要計畫懷孕的患者,則要盡量保留卵巢和輸卵管的功能,並可於手術時,檢視輸卵管功能是否通暢,並盡量減少術後沾黏的發生。對於不想生育,且接近停經的婦女,有些西醫師會建議切除子宮和卵巢,以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症狀嚴重的患者,無法於手術時完整處理乾淨的話,則可考慮於術後,再給予藥物治療。
然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率極高,藥物治療又比手術治療復發率來得高,每年約5-20%的復發率,5年的復發率高達40%,故治療後仍要定期追蹤。西醫療法同步加上中醫療法,並掌握術後六個月的「黃金受孕期」,是不孕婦女成功受孕的最大關鍵。而且,懷孕後至少有一年的時間可以讓這些內膜組織因為沒有雌激素逐漸衰退而被吸收掉,所以妊娠是最好的治療。若無法如願,則可考慮人工生殖技術的協助,醫師會依每位患者不同的狀況,建議做誘導排卵、或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治療,約有六成的患者在術後半年的黃金受孕期內懷孕。對於尚未結婚或是短時間內無懷孕計劃的患者,則可考慮口服避孕藥,以減低復發率。
然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率極高,藥物治療又比手術治療復發率來得高,每年約5-20%的復發率,5年的復發率高達40%,故治療後仍要定期追蹤。西醫療法同步加上中醫療法,並掌握術後六個月的「黃金受孕期」,是不孕婦女成功受孕的最大關鍵。而且,懷孕後至少有一年的時間可以讓這些內膜組織因為沒有雌激素逐漸衰退而被吸收掉,所以妊娠是最好的治療。若無法如願,則可考慮人工生殖技術的協助,醫師會依每位患者不同的狀況,建議做誘導排卵、或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治療,約有六成的患者在術後半年的黃金受孕期內懷孕。對於尚未結婚或是短時間內無懷孕計劃的患者,則可考慮口服避孕藥,以減低復發率。
2. 中醫的巧克力囊腫治療方式
對患有巧克力囊腫又無任何骨盆腔不適症狀的人建議定期追蹤、或尋求中醫調理治療。
1. 巧克力囊腫中醫病因病機:
女性子宮巧克力囊腫病症,可說是瘀血留結於下腹,日久則瘀阻沖任、胞宮,形成「癥瘕」。所以此症病位在下焦、胞絡,其致病大多在患者體質虛弱時發生,尤其是在腎虛時;因腎為藏精之臟,主生殖,為陰陽之根。所以生殖功能及月經調節與腎的功能盛衰有密切關係。當經期或產後失於調養,或傷於多產、墮胎、手術創傷子宮等,都可能讓外邪乘虛而入體內,在加上經血或產後惡露未處理乾淨等等,都可能造成絡傷血溢,瘀積成塊,而形成所謂的「癥瘕」,這些都是中醫所謂的「離經之血」的後遺症。所以巧克力囊腫患者的臨床症狀,常見有痛經、月經不調、月經量多或月經淋瀝不止等問題。再者,瘀血留在體內,促使身體產生自身免疫反應,抑制排卵,並干擾受精卵著床,最後導致不孕,中醫稱之「濕熱瘀結」。本病的發生,主要是臟腑失調,氣血不和,因新產、經行不慎,傷於風冷,或情志內傷所致。
2. 巧克力囊腫中醫辨證論治:
臨床上,子宮卵巢的病變多與月經周期有密切關係,可依月經周期的特性及個人體質的差異性給予個別治療。月經前以「理氣祛瘀,酌加利水消腫」為原則;經至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為主;經後期則以「益氣補腎,活血化瘀」為目標。
中醫辨證分型可分為「氣滯、血瘀、痰凝」,整體而言,治療大多都以活血化瘀為主,所以可以香稜丸、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湯、蒼附導痰湯或以三稜、莪朮、川楝子、丹參、赤芍、山楂、桃仁、紅花等組成為主方,再依個別病情及體質決定加減用藥。
中醫辨證分型可分為「氣滯、血瘀、痰凝」,整體而言,治療大多都以活血化瘀為主,所以可以香稜丸、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湯、蒼附導痰湯或以三稜、莪朮、川楝子、丹參、赤芍、山楂、桃仁、紅花等組成為主方,再依個別病情及體質決定加減用藥。
(1)腎陰者:加旱蓮草、女貞子、熟地黃、枸杞子、天冬、麥冬。
(2)腎陽虛:加仙茅、附子、肉桂、肉蓯蓉、巴戟天、鹿角膠。
(3)氣虛者:加黃耆、黨參、太子參。
(4)寒凝者:加桂枝、乾薑、附子。
(5)肝鬱者:加柴胡、當歸、白芍、鬱金、陳皮、川楝子、香附、青皮。
(6)濕熱明顯者:加茜草、黃芩、金銀花、敗醬草、紫花地疔。
(7)痛甚者:加乳香、沒藥、香附、延胡索、川楝子。
穴道治療部分,可用體針,針對包括關元、氣海、血海、豐隆、三陰交等穴;耳針可針對卵巢、神門、內分泌等區域進行調理。
3. 中西醫合併治療巧克力囊腫的優勢
巧克力囊腫患者的痛經,通常以繼發性和漸進性加重的形式出現,會逐年疼痛加重,主要在下腹及腰部痛,甚至放射到肛門、會陰、陰道及大腿內側,多為墜脹痛感,常併發月經失調、不孕症;若當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或卵巢囊腫扭轉時,可能形成急症腹痛,需緊急救護並進行手術。中西醫一同診治巧克力囊腫,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嚴重的巧克力囊腫患者確實不易懷孕,但經由中藥調理,將疾病徹底根除,即可大大提高受孕機率;若為接近更年期的婦女,可暫時觀察病情的發展為主,因為卵巢功能退化後,影響子宮內膜的荷爾蒙也會漸次減少分泌,所以其作用也隨之停止,所以巧克力囊腫也會逐漸自行消退。
4. 巧克力囊腫常見問題
臨診上,我常常衛教女性朋友,不論是否有婦科疾病,都應該好好照顧自己的月事問題,因為牽繫女人一生最重要的健康課題莫過於月經。當我們多一分留意、多一分保養,變少一分風險,所以愛自己就從「月事」做起吧!另,若尚未有結婚的打算,且巧克力囊腫也沒有造成經痛、月經不規則等不適症狀,則需要長期追蹤其變化。若有考慮生子,那子宮內膜異位症就不能等閒視之。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經常會合併嚴重的骨盆腔沾黏,進而導致排出的卵子無法順利的進入輸卵管內受孕。加上此症最好發的年齡層是在生育階段的女性,因此影響衝擊最大的就是生育能力。此外,由於巧克力囊腫有時會「吃」掉正常的卵巢組織,而影響女性的排卵功能,造成卵子品質不佳而無法受精,或是卵巢功能提早衰退,因此建議把握黃金時間早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