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服務項目與分享 回上頁

服務項目與分享

Service and share
衛教
2014/03/06

手腳冰冷如何改善?常見7大原因看這邊,中醫師告訴你吃什麼好!

分享:
   

當天氣一變冷,你是不是就開始手腳冰冷,不論穿再多都暖不起來?其實這種「手腳冰冷」的情況不只是體質虛寒,還可能和血液循環差、自律神經失調或荷爾蒙變化相關。除了要注意保暖,其實可以從飲食和生活作息調整著手。這次本文特別邀請中醫師分享改善手腳冰冷的食療建議,讓你從內到外都暖起來,不再手腳冰冷過生活!
 


 

一、手腳冰冷原因有哪些?

你是不是也常覺得手腳總是比別人冷,不管穿再多還是暖不起來?其實「手腳冰冷」並不是單純冷氣開太強,有時背後可能隱藏著身體功能異常。這邊特別整理出7大常見原因,幫助大家釐清問題來源:

1. 血液循環不良|手腳就像永遠暖不起來的角落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特別是長時間久坐、站立不動或缺乏運動的人,會讓血液流通不順,導致四肢末端供血不足。血液像是身體的暖氣,流得慢,手腳自然也跟著冰冷。低血壓者尤其明顯,可能還會伴隨頭暈、心悸、精神不濟等狀況。坐久記得起來走動、做做伸展操,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2. 天氣寒冷|冬天一來手腳就失溫

寒冷天氣下,身體會啟動「保命模式」,自動讓血液集中到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末梢血管則會收縮。雖然這是保護機制,但也讓手腳成為「低溫區」。這時候即使穿了手套和襪子,還是會覺得冷。冷天可搭配暖暖包、熱敷手腳或喝溫熱飲品,加強局部溫度。

3. 甲狀腺功能低下|新陳代謝變慢的警訊

甲狀腺激素掌管體內代謝與溫度調節。如果甲狀腺分泌不足,新陳代謝會跟著放慢,不僅手腳冷,還可能出現怕冷、疲倦、體重增加、情緒低落、皮膚乾燥等問題。如果你有上述多種症狀,建議做甲狀腺功能檢查(TSH、T4指數)來確認。

4. 貧血|氧氣與養分無法傳到手腳

貧血不只是臉色蒼白,更會讓你手腳冰冷、注意力不集中。紅血球不足時,身體輸送氧氣與熱能的能力下降,像手腳這類離心臟較遠的部位,最容易「斷糧」。

5. 糖尿病|血糖波動背後的血管問題

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長期下來會傷害血管與神經。血液中多餘的糖分會導致脂肪沉積,讓血管變得狹窄、彈性降低,造成循環障礙。不僅手腳冰冷,還可能出現麻木、刺痛,甚至感覺遲鈍。

6. 雷諾氏症|手腳變色的冷敏反應

這是一種末梢血管對冷空氣或壓力特別敏感的疾病,常見於年輕女性。發作時手指或腳趾會先變白、接著發紫、最後變紅,並伴隨麻木或刺痛感。這是因血管異常收縮而導致血流中斷。發作時可輕搓四肢、泡溫水,嚴重者需由醫師評估是否用血管擴張藥物。

7. 自律神經失調|壓力大也會讓你冷冰冰

自律神經負責調節體溫、血壓、心跳等身體機能,當它因壓力、失眠、焦慮或作息混亂而出問題,血管調節功能也會失常,讓你出現手腳冰冷、心悸、易疲倦、睡眠品質差等症狀。多休息、多放鬆,可以幫助自律神經恢復穩定。規律作息、運動、正念冥想也很有效。

二、誰容易手腳冰冷?3大族群要注意!

你是不是每到冬天就覺得手腳比別人冷,甚至在室內也常常冰冰的?其實,手腳冰冷不見得只是單純體質虛,有些人確實比較容易出現這種狀況,尤其是以下幾種高風險族群,更要多留意自身變化。

女性,氣血虛弱、寒氣易入體

很多女性入秋後就開始手腳冰涼,尤其是體質偏虛寒者更明顯。從中醫觀點來看,女性常見於「四虛體質」:
  • 氣虛型:經常覺得疲憊、容易喘、講話無力。
  • 血虛型:會有頭暈眼花、臉色蒼白、月經不順、掉髮等現象。
  • 脾虛型:吃東西容易腹脹、消化不良、手腳冰冷、便秘。
  • 肺虛型:常常咳嗽、怕冷、容易感冒,呼吸系統比較虛弱。
這些症狀若長期未改善,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使體溫調節功能越來越差,導致手腳長期處於冰冷狀態。

✅ 老年人,腎氣漸虧、陽氣不足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特別是腎氣開始流失,到了六十歲左右進入衰退期,身體陽氣明顯不足。許多長輩不僅手腳冰冷,還可能出現:
  • 怕冷怕風、關節痠痛
  • 排便不成形或排出未消化食物
  • 頻尿、夜尿多,體力明顯下降
這類情況屬於「陰寒內盛」,需從日常飲食、作息及溫補方式加強調理。

✅ 壓力大、情緒緊繃的人,自律神經失衡

現代人長期處於壓力高張、焦慮、緊張的狀態,也容易引發「神經性手腳冰冷」。壓力一旦影響自律神經穩定,就可能導致血管調節功能異常,進而出現以下症狀:
  • 胸悶胸脹、消化道不適、腹痛
  • 情緒波動、心悸、呼吸急促
  • 手腳發涼甚至冒冷汗
如果你一緊張手就冰冷,或在壓力大時更明顯,就可能屬於這一型。
 

三、手腳冰冷別輕忽!小症狀可能藏著心血管大危機

你以為手腳冰冷只是體質虛寒、天氣冷所引起嗎?其實除了常見的代謝或血液循環問題,有些情況可能代表身體正發出「求救訊號」!其中最需要警覺的,就是與心血管相關的疾病,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

PAD是什麼?為什麼會讓手腳冰冷?

PAD是一種因動脈硬化或血管阻塞造成的慢性病,會讓血液難以順利流到手腳等末梢,導致氧氣與營養無法正常供應。當四肢血流不足,自然就會出現手腳冰冷的現象,但往往被誤認為只是冷氣房吹太久或體質虛。若你除了手腳冰冷,還出現以下這些警訊症狀,就很可能與PAD有關:
  • 例如:手腳麻木、刺痛,或皮膚顏色變得蒼白、發紫
  • 走沒幾步路就小腿痠痛、無力,甚至必須停下休息(又稱「間歇性跛行」)
  • 嚴重者:皮膚變黑、潰爛,甚至組織壞死,造成截肢風險
這些徵兆都與末梢循環障礙有關,若未及時處理,不僅會影響行動力,更可能威脅生命安全。

💡小提醒:不是所有手腳冰冷都能靠「保暖」解決!
很多人習慣用電暖器、熱水袋或喝熱茶來應對手腳冰冷,但若問題出在血管堵塞或心血管疾病,就不能只靠外部加溫處理。尤其是出現以下情況時,請務必提高警覺:
  • 手腳經常變色(蒼白、紫紅)
  • 小腿肌肉容易痠痛或走路無力
  • 皮膚感覺遲鈍、容易受傷不癒
  • 有家族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者更需注意

四、手腳冰冷可以預防改善嗎?掌握5招,讓你從體內暖起來!

別以為手腳冰冷只能靠忍耐,其實只要從生活中調整作息、飲食與保暖方式,就能有效改善循環不良的體質,讓身體慢慢暖回來。以下是中醫與日常保健中常見的5種預防與改善方法,不妨試著從中挑選幾項實踐看看:

👉保暖工作做足,重點是「腰、腿、腳」

許多人冬天習慣只穿厚上衣,卻忽略下半身的保暖。事實上,手腳冰冷常與腰部與下肢保暖不足有關,特別是女性在生理期間,血液集中於骨盆腔,更容易手腳發涼。建議穿上高腰內搭褲、加厚襪子或使用護腰熱敷貼。

👉規律作息,早睡養陽氣

中醫講究「陽氣潛藏於夜、升發於晨」,意思是充足的睡眠能幫助陽氣生成,提升體內熱能循環。若經常熬夜、睡眠不足,會讓身體的氣血調節變差,手腳自然更冷。建議作息時間調整為早睡晚起,特別在秋冬季節,讓身體有充足時間修復與儲存能量。

👉適度運動,幫助氣血流通

「動則生陽」,運動是最天然的「暖身藥」。尤其是輕度有氧運動,有助於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強健心肺功能,讓熱能更順利傳送到四肢,推薦活動:慢跑、快走、瑜伽、太極拳,每天約30分鐘即可,特別適合秋冬或氣溫低的日子。

👉足浴養生法:泡腳暖全身

泡腳不只是舒壓,更能刺激腳底穴位、疏通經絡,改善末梢循環。特別針對手腳冰冷者,每晚以40~43度的熱水泡腳約15~20分鐘,搭配艾草、老薑或薄荷等藥材,能達到溫經散寒、調理氣血的效果。

👉足底按摩療法:從腳底刺激全身

腳底匯聚全身重要反射區,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透過足底按摩刺激腎經與相關穴位,能幫助調和陰陽、強化腎氣,讓氣血循環更加順暢,達到溫暖四肢的目的。每天睡前按摩腳底10分鐘,或搭配熱敷效果更佳。也可使用按摩球或滾輪簡單居家保健。

五、手腳冰冷吃什麼好?有飲食建議嗎?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明明穿得很暖,手腳還是冰涼到不行。其實除了外在保暖,吃對食物,從體內培養陽氣,也是改善手腳冰冷的重要關鍵!從中醫角度來看,手腳冰冷通常與氣血虛弱、陽虛體質或寒氣入侵有關。若能透過飲食調整,適當補充溫補食材,就能逐步改善狀況。

🟢  改善手腳冰冷的飲食建議

分類 推薦食材 說明
溫補陽氣 生薑 溫中驅寒,可煮薑茶、薑母鴨或入湯料理
桂圓、紅棗
龍眼肉
補心脾、養血安神,適合女性與氣血虛體質者
羊肉、雞肉 屬溫熱性肉類,提升陽氣、促進血液循環,適合冬季進補
補氣養血 黃豆、黑豆
花生、紅豆
富含植物蛋白與鐵質
補血養脾
枸杞 護肝養腎、促進血液循環
當歸 活血補血、調經養血
(建議依中醫指示使用)

🔴 手腳冰冷者的飲食禁忌

分類 禁忌食物 說明
寒涼
食物
西瓜、梨子、哈密瓜
(尤其冰鎮過後)
寒性食物會損傷陽氣
寒氣加重
螃蟹、貝類
苦瓜、涼拌菜
易使體內濕寒加重
導致手腳更冰冷
冰品、冰茶
冰奶茶、綠茶
降低體溫
阻礙氣血循環
生冷
食物
生菜沙拉、
生魚片、生豆漿
易傷脾胃
抑制氣血生成
冷飲、冰奶製品
冰果汁
增加寒氣
影響消化吸收
油膩
重口味
食物
油炸物、燒烤、麻辣鍋、奶油濃湯 阻礙氣血運行
增加脾胃負擔

六、手腳冰冷穴道按摩方法有哪些?

手腳冰冷除了靠飲食、運動與保暖,其實透過穴道按摩也能有效改善體質!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適當按壓有助於活絡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驅除寒氣。建議每日按摩1~2次,每次每穴按壓1~3分鐘,可搭配熱敷或泡腳效果更佳。

4個改善手腳冰冷效果顯著的穴位

項目 湧泉穴 足三里穴 合谷穴 太溪穴
位置
說明
位於腳底板人字狀紋路的交叉點 位於膝蓋下緣外側凹陷處直下3吋(約4指寬) 位於食指與拇指合攏,虎口處肌肉的最高處 腳內側,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按摩
方法
用大拇指按壓或腳底滾輪按摩器刺激,每次約3分鐘,建議搭配泡腳效果更佳 用食指關節或拇指輕揉30秒、放鬆10秒,反覆3~5次;可搭配艾灸 另一手拇指按壓3~5秒,放鬆後再按,重複30~60秒,左右交替進行 拇指按壓或畫圓推揉2~3分鐘,建議搭配泡腳效果更佳
功效 激活腎氣,能改善因腎陽不足引起的手腳寒冷 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末梢循環 促進氣血流通,特別針對上半身冷感、手部冰冷 補腎溫陽、驅散寒氣,改善因腎虛引起的四肢冰冷
適合族群 經常腳冷、容易疲勞、腰膝痠軟者 氣血不足、頭暈乏力者 手冰冷、肩頸僵硬、氣血循環差者 怕冷、腰痠、夜尿多者

七、手腳冰冷推薦中醫診斷,讓專業團隊幫你找出體質根源

如果你正被手腳冰冷困擾,別再只是靠暖暖包或熱飲撐過去!歡迎來祥寧中醫,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團隊為你進行全面體質評估與脈象診斷,找出造成冰冷的根本原因。中醫師將依照每位患者的體質與症狀,開立專屬的治療與調理方案,透過溫補、針灸、藥膳調養等多元方式,幫助改善,不再被四肢冰冷困擾。現在就透過 LINE預約 諮詢,讓專業團隊陪你打造暖身計畫!
 

偵測到您已關閉Cookie,為提供最佳體驗,建議您使用Cookie瀏覽本網站以便使用本站各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