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服務項目與分享 回上頁

服務項目與分享

Service and share
內科
2014/03/06

如何預防及改善手腳冰冷?

分享:
 
文:廖昭銘總院長 / 應『愛家雜誌』邀稿

 


四肢為諸陽之末,春夏秋冬四個時氣都靠陽氣來溫養,當陽氣衰微,不能溫養四肢時,就出現四肢不溫的現象。
 

Q1:每到冬天時,我常會手腳冰冷,即使穿再多衣服好像也無法保暖,請問我該如何改善手腳冰冷的症狀?

A:《手腳冰冷的原因》的原因有很多,應端看自己屬於哪種類型,才能「對症下藥」:

原因1:血液循環不良

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血液循環不良,或因低血壓導致血液流動變慢。當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或缺乏運動時,血液無法有效循環到四肢,從而使手腳感到冰冷。如果是低血壓,還可能伴隨頭暈、乏力等不適症狀。

原因2:天候寒冷

當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時,身體會啟動保護機制,促使末梢血管收縮,將血液優先供應至核心臟器,以維持內部溫度和正常生理功能。這樣一來,四肢的血液循環將受到限制,因此導致手腳冰冷。

原因3: 甲狀腺功能低下

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在體溫調節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當甲狀腺功能低下時,會導致新陳代謝速率減緩,引發手腳冰冷的症狀。

原因4:貧血

貧血是指人體內紅血球數量不足,導致血液運送氧氣的能力下降。當氧氣和營養無法有效供應到全身各部位,特別是四肢時,便會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

原因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高血糖狀態會促使脂肪在血管內壁積聚,形成脂肪沉積物。這些沉積物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最終引發手腳冰冷的症狀。

原因6:雷諾氏症

雷諾氏症會導致手腳冰冷,通常在寒冷天氣或壓力下更為明顯。當手足膚色變蒼白、藍紫,隨後充血變紅,並伴隨麻木或刺痛感時,這可能是雷諾氏症的徵兆。該疾病會使血管過度收縮,減少血液流向四肢,導致手腳血液循環不良,進而感到冰冷。

原因7: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是無法由大腦意識控制的神經系統,遍布全身並負責支配器官運作及維持身體機能,包括血液循環和體溫調節。當自律神經失調時,可能會影響血管的收縮與擴張,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引起手腳冰冷。
   
手腳冰冷是多種原因引起的常見症狀,若長期困擾,建議就醫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血液循環、內分泌或神經系統等方面的問題,並對症治療。

Q2:手腳冰冷別輕忽!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

與手腳冰冷最相關的最嚴重病症之一是周邊動脈疾病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這是一種由動脈硬化或血管堵塞引起的疾病,會導致四肢血液流動受限,從而使血液供應不足。當血流不暢時,手腳可能會感覺冰冷、麻木,皮膚顏色可能變得蒼白或發紫,並出現間歇性跛行(走路時疼痛或無法繼續行走)。如果病情加重,可能會導致下肢皮膚變黑或發紫,甚至引發組織缺氧、壞死等嚴重併發症。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危及生命。

Q3:哪些人容易手腳冰冷?

女性

入秋後,體質虛弱的女性常感到手腳冰涼,中醫上稱「四虛」。氣虛:症狀為氣短心悸、倦怠乏力;血虛:症狀為頭昏眼花、失眠夢多、面黃色斑、容易脫髮、月經不順;脾虛:症狀為貧血、身材走樣、手腳冰涼、腸胃不好、便秘;肺虛:症狀為咳嗽、呼吸系統反覆感染、易感冒。

老人

腎氣一般從四十多歲逐漸減退,到六十多歲近於衰竭。老人的體質大多為陰寒內盛,除了手足冰冷外,還有惡寒、排未消化的便、骨節疼痛等狀況。

●  壓力過大的人

常常緊張而壓力大的人,屬於神經性手足冰冷,常見症狀為胸脹滿、嘔吐下痢、腹痛、咳嗽、心悸,或小便不利。

Q4:預防手腳冰冷及改善的方法?

  • 保暖:隨著天氣變化增減衣服,需注意腿、腳的保暖。另外,對敏感的腰部保暖,有助於維持體溫,特別在經期,血液集中在腹部,手腳更易感覺冰冷。讓腰部充分保暖既可溫暖手腳,又預防痛經,一舉兩得。
  • 起居:盡量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可有利於陽氣潛藏。
  • 運動:適當運動,可以活血通絡。秋冬季適合進行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強度較低的運動。
  • 足浴:通過溫熱水浸泡腳部,能刺激腳底的經絡,尤其是足三里和湧泉等重要穴位,從而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效果。這不僅有助於改善手腳冰冷,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體內廢物的排出。
  • 足底按摩療法:腎為先天之本,主導人體的陰陽平衡,通過按摩足底,能刺激經絡和穴位,強化腎精,調節體內氣血,達到溫暖四肢的效果。

Q5:手腳冰冷的飲食建議及禁忌有哪些呢?

從中醫角度來看,手腳冰冷通常與氣血虛弱、陽虛或寒氣入侵有關。以下是針對手腳冰冷的飲食建議與禁忌:
🟢 飲食建議
  • 溫補食物:中醫認為手腳冰冷多與陽氣不足有關,因此應選擇能夠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薑、桂圓、紅棗、羊肉、雞肉等食材,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內陽氣。
  • 補氣養血的食物:氣血不足可能導致手腳冰冷,因此建議食用:紅棗、枸杞、花生、紅豆、黃豆、黑豆、龍眼肉、當歸等食材,能養血通經,改善四肢冰冷的情況。

🔴飲食禁忌
  • 避免寒涼食物:中醫認為寒涼食物會進一步損害體內陽氣,導致寒氣加重。應避免食用寒性飲食,如:西瓜、螃蟹、冰品、綠茶。
  • 避免生冷食物:生冷食物會加重脾胃的寒氣,抑制消化功能,進而影響氣血的生成。建議避免吃過多生菜、生食、冷飲等。
  • 少食油膩食物:油膩食物會使脾胃不暢,影響氣血運行,從而加重手腳冰冷的情況。應減少油炸食物、重口味或過於肥膩的食物。

中醫強調「寒從腳起」,因此手腳冰冷的人應根據體質調整飲食,選擇溫補養氣、通經活血的食材,避免寒涼食物,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內陽氣,改善手腳冰冷的狀況。

Q6:按摩4大穴道改善手腳冰冷

改善手腳冰冷,可以按摩以下4個穴位,對於促進氣血循環、改善四肢寒冷有一定的作用:
湧泉穴 足三里穴 合谷穴 太溪穴
位於腳底板人字狀紋路的交叉點 位於膝蓋下緣外側凹陷處直下3吋(約4指寬) 位於食指與拇指合攏,虎口處肌肉的最高處 位於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激活腎氣,能改善因腎陽不足引起的手腳寒冷 促進氣血運行,減輕因循環不良造成的手腳冰冷 促進上半身的氣血流通,尤其對於上肢的冷感有顯著效果 按摩此穴可提升腎陽,驅散寒氣,緩解因腎虛引起的寒冷感
 

手腳冰冷可以到祥寧,透過中醫診斷,對症下藥

如果您正在為手腳冰冷而困擾,請來祥寧中醫,讓專業醫師團隊幫助您找出問題的根源。我們將透過詳盡的診斷,提供對症的治療方案,有效改善氣血循環,逐步緩解手腳冰冷的問題。現在就透過LINE預約,與我們的專業團隊一起打造專屬治療計畫,讓您擺脫手腳冰冷,重拾溫暖與舒適的生活!


 

偵測到您已關閉Cookie,為提供最佳體驗,建議您使用Cookie瀏覽本網站以便使用本站各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