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項目與分享
Service and share婦科
2025/05/09
婦科常見疾病有哪些?盤點常見4大婦科疾病,教你如何預防!
婦科健康是女性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許多常見的婦科疾病,若能及早認識與預防,不僅能減少身體不適,也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本文將聚焦臨床常見的四大婦科疾病,簡單說明其可能原因與典型症狀,並從中醫角度提供實用的保健與預防建議。希望幫助女性更了解自身健康狀況,並在日常中落實照護,遠離疾病困擾。
一、 常見的婦科疾病有哪些?
女性健康中,婦科疾病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中醫認為許多常見的婦科問題,與體內氣血失調、臟腑功能、陰陽不和等因素有關。這些問題不只影響身體,還會影響情緒與生活質量。了解常見的婦科疾病,並透過中醫的調理方法來改善,能有效維護女性的健康,讓生活更自在舒適。
1. 月經相關疾病
月經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指標,其週期、經量、經色、經質的異常,在中醫看來往往是臟腑氣血失衡的表現,也是婦科門診中最常見的問題。了解不同類型的月經失調及其病徵,有助於我們從根本調理,重拾規律健康的生理週期。► 月經失調:
類別 | 症狀說明 |
---|---|
月經週期不規律 | 月經來潮時間不定,可能提前、延後,或週期長短不一 |
經血量異常 | 月經出血量過多或過少,超出正常範圍 |
經痛 | 指女性在生理期前後或期間出現的腹部疼痛 |
非經期出血 | 指在正常月經週期以外發生的陰道出血現象 |
經前症候群 | 部分女性在月經來潮前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症狀,如情緒波動、乳房脹痛、頭痛等 |
閉經(停經) | 分為原發性閉經(月經從沒有來過)和繼發性閉經(曾有月經,但之後停止) |
► 帶下病:
帶下是指女性的陰道分泌物,也就是俗稱的「白帶」。當白帶出現異常,例如分泌量明顯增多、顏色發黃、質地黏稠、伴隨異味時,便屬於中醫所稱的「帶下病」。此外,即使白帶無明顯異常,但若出現外陰部反覆搔癢或感染不適,亦可歸屬於帶下病的範疇,需視體質與病因進行辨證調理。2. 子宮與卵巢疾病
女性特有的子宮與卵巢,是孕育生命的重要器官,但也容易受到多種疾病侵擾。中醫認為,這些疾病的發生多與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有關。了解常見的子宮卵巢疾病,能幫助我們及早預防與調理。►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通常發生於30~50歲之間,並可透過婦科超音波檢查發現。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引起明顯不適,但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經痛、下腹悶脹、頻尿或便秘等問題。肌瘤的大小和生長位置會影響症狀的表現。中醫治療著重於活血化瘀、軟化腫塊、調理氣血,有助於改善相關不適。►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育齡女性常見的婦科問題,指的是子宮內膜組織跑到子宮以外的地方生長,像是卵巢、輸卵管或腹腔等。這些異位的內膜組織跟子宮內膜一樣,會隨著月經週期變化而增厚、剝落,但因為排不出去,容易引起發炎和沾黏,造成經痛、腹痛,甚至影響受孕。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多與氣血運行不順暢、有瘀血阻滯有關。治療上常以調理氣血、活血化瘀為原則,幫助緩解疼痛和其他不適,減少病情惡化。► 巧克力囊腫:
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類型,指原本應存在於子宮內的內膜組織,異位生長於卵巢內。這些異位內膜如同子宮內膜,會隨著月經週期出血,但經血滯留在卵巢內,長期累積形成黏稠狀、狀似巧克力的囊腫。常見困擾包含嚴重經痛、慢性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甚至可能影響受孕。中醫治療會依照個人體質來調理,著重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調理氣血、理氣止痛,以期有效緩解不適,並降低復發風險。► 卵巢腫瘤:
卵巢腫瘤是指卵巢內異常生長的腫塊,可能是良性或惡性。初期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常在健康檢查時被發現,隨著腫瘤增大,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痛、腰痠、頻尿或排便習慣改變等不適。中醫治療會依照個人體質和腫瘤情況,運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結、調理氣機等方法來改善症狀,對減輕不適及輔助治療有一定幫助。3. 孕產相關疾病
懷孕與產後是女性人生中重要的生理轉折期,身體變化劇烈,若未適當調理,容易出現各種孕產相關疾病,如不孕、流產、乳腺炎等。中醫強調整體調理與體質改善,能有效協助孕期保健與產後修復。► 不孕:
不孕是指在未避孕且有規律性生活的情況下,一年以上仍無法自然懷孕。中醫認為,這常與腎虛、氣血不足、痰濕阻滯、肝氣鬱結等因素有關,進而影響排卵功能、子宮內環境及整體受孕能力。臨床上可能出現月經不調、經痛、基礎體溫異常、情緒波動等表現。中醫會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辨證論治,從根本調理,以期提升自然受孕的機會。► 慣性流產:
慣性流產是指連續兩次或以上自然流產,常見於懷孕初期。中醫認為多與腎氣虛弱、氣血不足或瘀血阻滯等因素有關,這些問題可能影響子宮的穩定性,導致胚胎難以穩定著床或持續發育。治療上會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調理,著重補腎固胎、養血安胎、疏肝理氣等原則,以改善子宮環境,提升胚胎著床與穩定能力,進而減少流產風險,支持健康的孕期發展。► 乳線炎:
乳腺炎常發生於產後哺乳期,典型症狀為乳房脹痛、紅腫熱痛,嚴重時可能伴隨發燒。中醫認為與肝鬱氣滯、乳絡不通、或熱毒壅結有關。治療上可透過疏肝解鬱、通乳散結、清熱解毒等方法,搭配推乳手法,幫助疏通乳腺,有助於緩解乳房脹痛與消炎,促進乳汁分泌順暢,幫助母親舒緩不適並改善哺乳狀況。► 產後調理:
產後是女性身體修復與體質重建的關鍵時期,,俗稱「坐月子」。此時產婦氣血虧虛,若未妥善調理,可能留下頭痛、腰痠、情緒不穩等後遺症。中醫強調產後宜補氣養血、健脾益腎,並根據產後不同階段,採取循序漸進的調理方式,幫助產婦恢復元氣,促進身體機能全面恢復,為未來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礎。4. 內分泌相關疾病
女性的內分泌系統會隨月經週期與年齡變化而起伏,情緒壓力、飲食作息等因素皆可能擾亂其協調運作,若調節失衡,可能出現經前不適或更年期障礙等問題。中醫著重疏肝理氣、調補氣血,有助恢復身心平衡。► 經前症候群 (PMS):
經前症候群是許多女性在月經來潮前一至兩週常見的不適反應,表現多樣,包括情緒起伏、疲倦、乳房脹痛、頭痛、腹脹或食慾改變等症狀。中醫認為,這與肝氣鬱結、氣血失調、脾虛濕困等失衡有關,這些因素影響了身體氣機的正常運行,也連帶影響情緒的穩定。中醫治療結合疏肝理氣、健脾養血等調理方式,有助改善經前不適,讓身心在生理期前後維持平衡與舒適。► 更年期障礙:
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漸衰退至完全停止的過程,通常發生於45至55歲之間。隨著體內荷爾蒙變化,許多女性會出現熱潮紅、盜汗、失眠、心悸、情緒波動、煩躁易怒、陰道乾澀等症狀,甚至影響記憶力和專注力,統稱為更年期障礙。中醫認為這些症狀與腎陰虧虛、肝氣鬱結、陰陽失衡有關,影響氣血運行與臟腑功能。治療上會採用滋補肝腎、疏肝理氣、調和陰陽、安神定志等方法,幫助女性舒緩不適,順利度過這一重要生理轉變期。二、 婦科疾病如何預防與保健?
女性朋友們,維持婦科健康是守護生活品質的關鍵。中醫認為,不同生理階段的女性應根據體質進行日常預防與保健。透過調整飲食作息、保持情緒穩定、適度運動,並留意身體警訊,能有效預防多種婦科疾病。中醫強調疏通氣血、調和陰陽,有助於女性在不同階段養護特有的生理機能,遠離婦科困擾,並由內而外煥發健康光彩。1. 定期檢查,及早發現
定期檢查是維護婦科健康的重要基石,有助於及早發現並有效處理潛在問題。因此,提醒女性朋友們平時除了記錄生理週期、留意身體的細微變化外,也建議定期進行婦科健康檢查。若察覺任何不尋常症狀,應儘早就醫並諮詢專業醫師。
2.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杜絕外邪入侵
中醫認為「濕邪」與「熱毒」是引發婦科炎症的常見原因,因此維持私密部位的清潔與乾爽格外重要。建議平日穿著透氣、吸汗的棉質內褲,並避免久坐。經期期間應勤換衛生棉或護墊,保持清潔。日常盡量採用淋浴方式,避免盆浴,以降低細菌滋生與感染風險,預防陰道炎等常見婦科問題。
3. 健康飲食與運動,強身健體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的根源,因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婦科健康至關重要。日常飲食應以均衡為原則,適量攝取富含營養的新鮮蔬果、蛋白質及高纖食物,避免過多生冷或辛辣刺激,有助於氣血充盈、陰陽調和,進而增強體質。搭配規律且適度的運動,可促進氣血循環、提升免疫力,讓身體更有抵抗力,遠離婦科疾病的侵擾。
4. 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健康
情緒穩定對女性的婦科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中醫認為,情緒波動容易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影響氣血運行與月經週期,久而久之可能引發各種婦科問題。因此,保持心情愉快、適度放鬆,是日常保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瑜珈、冥想、散步或與親友傾訴等方式,都有助於舒緩壓力、調和氣血,讓身心更加平衡健康。
5. 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襲
經期前後及產後階段,女性體質相對虛弱,特別需要注重腹部與下半身的保暖,避免寒邪侵襲,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引發經痛、月經失調等婦科不適。日常生活中應避免著涼,經期期間尤其要留意避免吹風、淋雨與攝取生冷食物。適時進行溫補調養、做好保暖工作,有助於維護氣血順暢,減少寒邪對身體的傷害。
三、 祥寧中醫專業治療婦科疾病,助妳解決婦科問題
祥寧中醫擁有豐富的婦科臨床經驗,我們融合傳統中醫理論與個人化調理,針對月經不調、不孕、經痛、更年期障礙等婦科問題提供細緻且有效的治療方案。祥寧中醫的專業醫師陣容曾處理過眾多婦科案例,已成功協助眾多女性擺脫長期困擾,重拾健康與自信。若您正受相關問題所擾,誠摯歡迎您查看診療時間並前來就診,讓我們以專業陪伴您調理體質,重返身心平衡。